了解健康新闻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野县持续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探索“行走的医院”服务模式,成功构建以县医共体总医院为纽带、上承国家、省、市,下联乡、村的六级远程诊疗服务体系,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新野县先后作为唯一县级特邀代表在全国卫生健康规划信息工作会议上发言、承办全省数字医共体建设现场观摩会暨卫生健康信息化重点工作会。6月18日,新野县在第二届中国乡村医生公益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并获评行走的医院建设工作突出贡献奖。
小背包大服务,医疗健康送家中。一是争取项目、快速落地。组建高规格工作专班,落地全市首个“行走的医院—健康180”项目,争取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3300万元项目支持,为村医提供便携式智能诊疗设备。目前,为乡村医生配备的100套全科医生助诊包及电动自行车已全部发放到位。二是拓展功能、提升能力。“行走的医院”项目为村医配备的全科医生助诊包,把“二甲医院的检测设备”送到群众身边,使村医在田间地头即可完成24项血液化验、尿液检验、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以及血脂、血压、血氧、血糖等检测,同时助诊包内置智能诊疗系统,含有远程专家门诊服务和全科综合检查功能。目前,新野县“行走的医院”在13家乡(镇)卫生院和100个村卫生室累计服务注册患者7082人,完成各类医技检查服务24625人次。三是智能调度、上门服务。开创“急救120、看病180”就医新模式,在县120急救指挥中心设置“健康180”调度中心,可通过“健康180”公众号一键呼叫或拨打固定电话预约医生,调度中心即时、就近调配村医携带助诊包进行上门健康服务。
数字化便利化,信息跑路“云就医”。一是推动数据互联互通。依托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库,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实现健康180项目与数字医共体、120应急指挥体系、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中医药服务系统、妇幼保健系统、疾控系统数据互联互通,村医通过助诊包全科医生工作站可实时上传数据,突遇急险情况由县级医院远程视频指导现场处理,真正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高效联动。二是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每天免费提供100个北京、上海等地20多家大三甲医院、40余个科室的专家门诊号源,通过助诊包远程门诊系统搭建起“上级专家+基层医生+患者”三方诊疗模式。目前,已与北京、上海等地大三甲医院协作救治病例367例,乡镇与县级医院协作救治病例631例。三是推动县级能力提升。积极加快新野县国家标准化胸部微创诊疗中心、心衰中心援助项目建设,转化常规新技术、新项目用于临床80余项,开展各类限制类医疗技术13项,成功建设慢阻肺和泌尿系结石两个河南省县级特色专科,心内科、妇科、肿瘤科三个河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持续提升县域内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能力。
建机制强保障,做强服务提质效。一是细化责任。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实施管理办法,明确项目实施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细化工作措施,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培训。组织新野县“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包发放暨培训会,围绕操作技能、急诊急救和管理体系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3期,让村医熟练应用助诊包内各种医疗设备,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水平和紧急救治处理能力,结合培训考核结果,择优差额发放助诊包。三是落实激励。制定落实基层医疗机构远程医疗绩效分配机制,将医务人员参与完成远程医疗服务情况,纳入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优先考虑条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来源:新野县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