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健康新闻动态及行业资讯
进入7月,以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在传播中医药文化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文化服务功能为主题的2024年“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定期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因地制宜打造中医药文化知识角,鼓励更多人学习中医药科普知识……如今,淅川县倡导的“政府引领,行业组织,全民参与”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正在让中医药文化知识角遍布城乡,中医药文化普及由县到镇、到村。
逛夜市、看中医,成为消夏新时尚
5月30日起,由淅川县卫生健康委、县中医药发展中心主办的2024年度“中医药文化夜市”,固定于每周四在淅川县北区的人才广场开市。这个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夜市,除了以市集的形式面向全县居民开展中医药义诊服务,还集功法教学、科普知识宣教、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一体,让居民在避暑消夏的同时,享受到中医药义诊、特色疗法体验、中药材辨识等服务。
截至7月中旬,淅川县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已经连续举办7场,受到越来越多县域内居民的关注。
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是七月中旬这一期“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的承办单位。作为淅川县第二医共体的牵头单位,该院不仅动员院内中西医结合科、儿童康复医学科的近20位专家走上街头为群众送上中医药服务,还发动医共体内的金河镇卫生院派出中医康复理疗科专家,加入“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中。
7月11日晚,伴随着金河镇卫生院中医功法展示团队的八段锦表演,当期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进入高潮。参加活动的城乡居民一边体验着针灸、艾灸、推拿、拔罐、三伏贴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一边翻阅着中医药健康保健宣传手册。一场夜市,拉近了中医药文化与居民日常生活的距离。
“淅川县第二医共体下辖5个乡镇卫生院。金河镇卫生院是距离县城中心位置最近的,所以我们就邀请他们的专家加入医疗志愿者团队、加入八段锦功法展示团队。这样做,带动了医共体内机构中医药科普能力、中医药文化传播能力整体提升,也让更多基层中医药专家被群众认可。”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强这样阐释“中医药文化夜市”专家团队的选派标准。
目前,淅川县的各个医共体除轮流牵头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展示各种中医药服务成效,吸纳医共体内、县城周边的乡镇卫生院参与“中医药文化夜市”,推广“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外,还鼓励距离县城中心区域较远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机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辖区内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
按照淅川县出台的活动方案,“中医药文化夜市”将持续举办至10月。其间,相关活动采取“四固定”(即固定日期、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固定宣传模式)的方式进行。涵盖中医药义诊、咨询、适宜技术体验、中医药健康科普宣讲、中药材辨识、药食同源展示、中药材产品展示、中医养生功法展示等内容的“中医药文化夜市”,将持续让淅川群众“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切身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医药“百草园”遍布城乡
“我有一个‘百草园’的梦,希望在诊室外种满100种中草药的活体标本。”说这话的,是淅川县金河镇卫生院中医康复理疗科医师易书彬。
有着20多年基层中医临床经验的易书彬,工作之余喜欢种些花花草草。2023年年初,易书彬开始把爱好与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结合起来。
“刚开始时,我是从附近山上采回来一些中草药,种在花盆里,结果越种越多。后来,在卫生院的支持下,我购买了统一的花盆、贴上了标签,摆放在整个诊疗区域的窗台、走廊里。一年半,我已经种了70多种中草药活体标本,离‘百草园’的目标越来越近了。”说起自己种植的中草药,易书彬如数家珍。
在金河镇卫生院中医馆的公共区域内,易书彬种下的‘百草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有痛风患者指着车前草向我咨询它的药用功效,我告诉他每天用车前草煮水喝,就能降尿酸。有小学生看到‘百草园’很好奇,我们就带着这些活体标走进附近的中小学校园,向孩子们普及中草药知识。还有同行来向我咨询中草药种植方法、技巧,我会手把手教会他们,一起把‘百草园’扩大。”易书彬补充道。
现在,易书彬和同事们种下的“百草园”,成为一种新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在全县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推广开去。
在淅川县龙城街道卫生院,全新规划中医药治疗、展示分区之后,院方将门诊区域的屋顶有效利用起来,建成微观中草药园。园里种植的金橘、三七、凤尾花等中草药都有醒目的标识,方便患者及其家属辨识。这个区域还跟院内的中医药文化展示馆相连,方便附近居民、中小学生、来院就诊的患者及其家属,近距离了解、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
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也选择在住院部天台改建、扩建“百草园”。这里种植的中草药不仅标注了名称,还标明了植物的科属、药用价值等科普知识。“不仅患者爱来看看、认认、学学,我们院内的医生、护士也爱来,学些用得上的中医药知识。”王强补充道。
据淅川县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全光耀介绍,目前,易书彬和金河镇卫生院创造的有效利用乡镇卫生院内空间打造“百草园”的模式,已在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推广普及。淅川县还鼓励有条件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借鉴、推广“百草园”模式,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科普宣传基地。
中医药文化知识角融入每个健康细胞
7月12日,记者一走进淅川县卫生健康委,就在一楼大厅的显著位置看到了中药材辨识展示区。
“今年年初,我们开始组织县卫生健康委干部职工参与‘学识中药、每周一味’辨识体验活动。设置展示区,方便大家随时学习中草药知识;在微信通联群里,每周发布中医药科普知识、中医治病歌诀,方便大家记忆。这两天的暑湿天,许多同事在群里学了‘祛湿茶’的煮法,就用了起来。”淅川县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王鼎介绍道。
不仅中药材辨识展示区受欢迎,一本名为《艾的神话在丹阳》的中医药科普读本,也成为淅川县卫生健康委职工书屋里借阅量最高的读本。这本由淅川县卫生健康委编印的科普读本,结合南阳艾产业的地域特色,着重介绍了艾灸的历史、分类、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等,图文并茂讲解了失眠、慢性创伤后遗症、结石等常见病的灸法、疗法。“一学就会,拿起来就能用”是许多借阅这本书的读者们的一致反馈。
“在公共区域设置中药辨识区,在职工书屋设置中医药文化展示区、推荐中医药相关书籍,是委机关打造中医药文化知识角的具体实践。在县、乡、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我们还倡导合理利用中医苑、中医馆、中医阁空间,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角。”全光耀说。
7月8日至10日,记者在淅川县的多家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看到,适用于妇女、儿童、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中医药科普知识读本,摆放在每个诊室的显著区域,方便患者和其家属随时取阅;诊疗区域内的走廊、楼梯间、卫生间等处摆放了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中医药四季养生科普知识展板。在淅川县中医院、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除了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区域布局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知识角,院内还利用绿地、宣传栏、休息区打造触手可及的中医药养生、科普知识角。
2024年,淅川县还计划在淅川县中医院门诊大厅建1个标准版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角,在淅川县商圣中医药文化街建1个升级版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角,宣传和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文化,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
“这些‘高配置’的知识角将配置平面展示区,包含展板、可触式显示屏、多媒体播放器等;设置实物展示区,包括中药材或中医药器具展柜、中医药文化艺术作品、中医药文化展品等;还计划设置互动体验区,包含健康咨询台、中医养生保健体验设备、养生保健体验等。”全光耀补充道,“我们将继续鼓励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精细化打造中医药文化知识角,让中医药文化润泽每一个健康细胞。”
来源:河南《医药卫生报》、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媒体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