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

了解健康新闻动态及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资讯>健康新闻
全部 2930 健康新闻 1924 百姓健康 816 黑色曝光 7 医路同行 26 体检攻略 157

日新月异的医圣祠文化园,正拔地而起为中医药文化新地标——仲景光耀南阳城

时间:2022-03-30 11:34:34   访问量:1282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医圣祠内,紫荆花灿若云霞,四百六十多岁的凌霄攀缘在古柏上,萌发新绿,期待着再次一树繁花。

医圣祠文化园

  墙外,医圣祠文化园建设如火如荼,仲景书院主体封顶,崇楼高阁气势恢宏,在这里,南阳将为全国乃至全球培养更多优秀中医和仲景经方人才,把仲景之光洒向全世界。在不远的将来,“汉风汉韵”的医圣祠文化园,不但会承载着仲景文化的历史记忆,还将成为世界中医药文化新地标和南阳人文汇聚区、打造“全球中医圣地”的重要载体。

  南阳日报,日前,医圣祠文化园建设如火如荼,仲景书院主体封顶,崇楼高阁气势恢宏,在这里,南阳将为全国乃至全球培养更多优秀中医和仲景经方人才,把仲景之光洒向全世界。在不远的将来,“汉风汉韵”的医圣祠文化园,不但会承载着仲景文化的历史记忆,还将成为世界中医药文化新地标和南阳人文汇聚区、打造“全球中医圣地”的重要载体。

  牢记殷殷嘱托 守住仲景文化根和魂

  文化,是以文化人,是历史的传承,是人文精神的无声延续。

  医圣祠是中医祖庭,更是仲景文化的“根魂神韵”所在。春暖花开时节,“春涌南阳社长(总编)访项目看变化”全媒体采访报道组走进了这一神奇的地方。

  医圣祠内,苍柏、翠竹和药草交相掩映,塑像、碑林、墓冢与馆舍庄严肃穆,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阴阳有三辨病还须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医圣祠照壁上镌刻的对联,是由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任应秋撰写,是对张仲景医术与仁心的深刻总结,彰显了心怀苍生、悬壶济世的仲景文化精神。回忆起去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首站来到医圣祠时的情景,中医药文化学者、张仲景博物院副研究员杨磊非常激动:“在这副对联前,总书记停下脚步,仔细观看!”

  一路向里,华夏十大名医汉白玉塑像默立,其他历代名医事迹也在旁边的碑廊勒石以记。医圣祠里,平均每天有上千名游客前来参观拜谒,每年正月十八仲景诞辰纪念日的时候,这里一天能迎来5万多人。医圣精神,回响至今;敬仰之情,千载未绝。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体系。书中经方至今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担负重任——国家推荐的治疗方“清肺排毒汤”,是由张仲景的4个经方组合而成,其中3个是《伤寒论》里的经方,一个是《金匮要略》里的经方。

  “总书记对中医药文化很感兴趣,而且对中医理论知识、中医药术语和中医药观非常了解。总书记详细察看了张仲景的《伤寒论》经方,特别关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张仲景经方的运用。”杨磊说,“在这里,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同时,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医圣故里中医药人倍感振奋;如何让仲景文化在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南阳人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

  仲景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符号和旗帜,必须传承好、研究好、弘扬好。随后召开的全市中医药发展大会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要持续叫响仲景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地标,守住南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和魂,推动仲景文化走向世界,造福世人。

  医圣祠拔节生长 打造中医药文化新地标

  医圣祠区域,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正酣,医圣祠文化园一天一个新模样,一天一个新高度。

  “今年5月中旬,中轴线主体建筑将实现封顶,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实现项目一区园内所有主体建筑封顶,2023年5月12日医圣祠文化园一区开园。”在医圣祠文化园项目建设工地上,南阳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介绍了项目建设的“三个节点”。

  自项目启动之始,肩负传承创新发展仲景文化重大使命的医圣祠文化园,就牵动着南阳人和全国中医药爱好者的心。

  2020年底,宛城区仅用3个半月就完成了项目一区房屋征收任务。

  2021年3月18日,项目正式奠基。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并参观医圣祠。

  2021年6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医圣祠文化园项目纳入“十四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

  2021年12月18日,优化提升后的项目方案通过市规委会审议。

  目前,仲景书院已完成主体施工。

  …………

  根据规划,医圣祠文化园以“汉风汉韵”为基调,凸显医圣祠的唯一性和在中华文明谱系中的坐标价值。明确“三亭三拜、十八景致、天医九星、鹿鹤同春”的空间结构,不仅在建筑风貌上响应“地标”建筑的要求,更是在细节上还原明清医圣祠的历史文化记忆。医圣祠文化园要以发扬光大仲景文化为目的,融“馆、祠、院”于一体,实现文化旅游、展览展示、研学问诊、康养体验、文创研发、企业孵化等功能。

  医圣祠文化园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总面积约689亩。根据功能布局,园区划分为一区“文化传承区”和二区“产业发展区”。“文化传承区”着重打造医圣祠人文景区,将兴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医圣馆、仲景书院、中医药(科普)体验馆、仲景国医馆、中医抗疫馆、中药标本馆、坐堂行医馆、朝圣广场、医圣山、医圣廊桥,恢复中轴线、医圣祠历史十八大景观等,与医圣祠形成完整的医圣文化传承脉络。“产业发展区”主要功能有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孵化、药企总部研发、文旅和文创融合、会议会展、医疗康养、艾产品交易、配套服务等。

  建设医圣祠文化园是南阳大事,是全国中医药界幸事,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朱是西多次听取医圣祠文化园项目汇报,强调要拉高标杆、追求一流,突出特色、彰显文化,努力把医圣祠文化园打造成为我市的文化地标,推动仲景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市四大班子领导深入项目建设现场进行实地观摩督导,要求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施工,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项目业主单位——宛城区政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克服困难,全力保障工程节点,短时间内完成项目征迁、规划定案、建设开工等工作,创造多个“宛城速度”。南阳投资集团加大融资力度,提升运作能力,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资金保障。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刘海燕表示,将高质高效地把医圣祠文化园建成全球中医圣地和世界中医药文化新地标,更好地传承仲景文化基因,引领中医药产业发展,为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注入活力。

  奋楫扬帆勇争先 描绘中医药强市新画卷

  高标准建设医圣祠文化园,是南阳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之一。

  近水楼台先得月,宛城区是医圣祠所在地,依托仲景文化和医圣品牌,中医药产业走上快车道,实现以“产业隆起”带动“宛城崛起”。“宛艾”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艾产品出货量占全国市场30%,覆盖全国70%的艾制品市场。打响张仲景健康养生特色品牌,社会养生注册机构达108家。

  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和中医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南阳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的战略机遇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医圣祠文化园建设为龙头,以仲景文化为引领,全面开启中医药强市建设新征程,将南阳打造成“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

  ——建好南阳“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协同创新发展。

  ——实施“三大工程”:推进仲景文化地标建设工程、仲景文化传播工程、仲景品牌提升工程,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影响力首屈一指的中医药文化品牌。

  ——做好“六个一项目”:建设一所“双一流”中医药大学、打造一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培育一批名院名科名医、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搭建一批科研创新平台、构建一个智慧中医系统。

  ——开展中医药产业“六名塑造”行动:种“名药”、塑“名企”、建“名园”、育“名艾”、办“名展”、创“名城”。到2025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到600亿元,到2030年达千亿级规模。

  中医文明匠心传承,仲景品牌蜚声中外。发扬光大仲景文化,造福人民群众,是南阳人始终不渝的目标,医圣故里必将焕发强大生机,为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扛牢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旗

  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韩江波

  一代良医千秋月,照彻华夏万户春。

  作为医圣故里、中医祖庭医圣祠所在地,南阳一直把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仲景文化当作神圣使命。

  尤其是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医圣祠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后,南阳牢记嘱托,提出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医疗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目标,开启建设中医药强市新征程,奋力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道路上扛大旗、走前列。

  欲成大事者,必先谋定而后动。谋深、虑远,成之因也。建设中医药强市应从传承仲景文化、发展中医药产业、培养中医药人才等方面着力。强化政府部门在组织协调、宏观规划、政策指引、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能,整合有效资源,统筹规划,实现多部门共同协作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水平。利用优势,建设精品,突出特色,铸就品牌。通过建设特色休闲养生项目,将南阳特有的地方文化、地域风情和人性化的休闲方式、优质服务结合起来,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舒适的养生环境,不断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构建休闲养生项目体系。统筹考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不断提升中医药产业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

  仲景文化是中医药的旗帜和代表,我们在守住中医药文化的根与魂上扛大旗。高昂龙头建强仲景文化载体,把医圣祠文化园打造成南阳中医药产业发展道路的引领者、中医药文化新地标、“全球中医圣地”重要载体。拓展仲景文化内涵,寻找医圣严谨的治学精神、勇于创新的崇高思想、救死扶伤的优良医德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同频点、共鸣点。传承仲景学术精髓,深入开展仲景医学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创新发展仲景文化,提升南阳“仲景宛医流派”学术理论和临床应用水平。

  南阳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把打造创新型中医药人才鲜明地写在旗帜上,我们要建设好张仲景国医大学、仲景书院,培养出一批扎根南阳大地的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经方骨干人才,为南阳中医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传承精华,中医药发展才能源远流长;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才会清流激荡。从医圣故里到建设中医药强市,南阳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道路上一直扛大旗、走前列,让中医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守住根魂 枝繁叶茂

  医圣祠是中医祖庭,是仲景文化的“根魂神韵”所在。作为医圣故里人,置身其间,自豪感、责任感油然而生——一定要珍视这一富贵财富,一定要守住仲景文化的根与魂。

  从医圣祠开始的一路采访,一个强烈的感觉时时振奋大家:仲景文化的影响已深入南阳城市的肌理,传承发展已成为南阳人的自觉。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中医药强市战略,“两地一都”的宏伟蓝图令人神往。中医药企业、产业建设日新月异,正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

  宛城区红泥湾镇艾草产业基地的艾嘉源艾草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走的是加工路子,去年公司决定走研发道路,创立了自主品牌,取得了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将艾草文化与中国神话相结合,申请了“孙小艾”商标,在传承创新发展道路上走得风生水起。

  龙湾温泉则把注意力放在“仲景药膳”上。“经常有外地游客问我,南阳有什么特色餐饮?”龙湾温泉研学部主任张朋满怀憧憬地说,希望有一天,能自豪地告诉他们“当然是仲景药膳啦”。结合康养项目发展情况,龙湾温泉意识到,文旅产业必须有主打产品、特色产品,要有鲜明的地域品牌,而在南阳最好的、最响亮的品牌就是“医圣张仲景”。龙湾温泉研学基地受到南阳及周边学子的青睐,开展的《大美中医寻仲景》获评河南省级精品课程,“仲景药膳”成为金字招牌,成功走出一条传承仲景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之路。

  在南阳城乡,人们对仲景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行动扩展仲景文化的外延,丰富仲景文化的内涵,为仲景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记者深切感受到:只要守住根和魂,幼苗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上一篇:南阳市长王智慧在中心城区暗访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下一篇:关于在卧龙区各乡镇景区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