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百姓健康动态及行业资讯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
很多人都说立秋来了,终于到秋天了,天气应该会凉快一点了,高温应该很快会结束了吧。可是全国很多地方还是高温,为什么立秋了,天气还是这么热呢?
说到这里相信不少小伙伴已经想到了一个词语吧。没错!它就是秋老虎。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说法,指立秋以后短期回热天气。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
所以,立秋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末伏往往在立秋节气之后,难免有时会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健康门户
从这个角度看,立秋当天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人们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在古代,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辛勤换来的收获。因此,民间有“立秋”这天“贴秋膘”、“晒秋”、“啃秋瓜”等习俗。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多多吃肉!
晒秋: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啃秋瓜: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