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百姓健康动态及行业资讯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句古老的谚语蕴含着深刻的养生智慧。春天,阳气渐升,万物复苏,但气温多变,乍暖还寒。此时,遵循 “春捂”
原则,做好各方面的防护,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衣物增减要适度
春季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差较大。过早脱掉冬衣,身体一旦受到寒冷刺激,血管收缩,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对于中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尤为危险。同时,寒邪容易侵袭人体,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因此,春天不要急于减衣,应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多穿一段时间保暖衣物。一般来说,气温持续在 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可考虑逐渐减少衣物。重点要护住头部、颈部、腹部、脚部等部位,这些部位受寒易引发不适。比如头部受寒可能导致头痛,颈部受寒可能诱发颈椎病,腹部受寒易引起腹痛、腹泻,脚部受寒则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健康网。
二、饮食调养正当时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营养消耗增加,饮食上应注重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像菠菜、韭菜、春笋等应季蔬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还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水果方面,草莓、樱桃等富含维生素 C 和抗氧化物质,可增强免疫力。同时,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牛奶、鱼肉等,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能量。此外,春季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引发上火。可以多喝一些粥类,如小米粥、山药粥等,既易于消化,又能滋养脾胃。
三、作息规律养阳气
春天白昼渐长,夜晚渐短,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能使肺气得以舒展。一般建议晚上 11 点前入睡,早上 7 点左右起床。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促进阳气生发。同时,适量的运动也是春季养生的关键。清晨或傍晚,选择户外散步、慢跑、瑜伽等有氧运动,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让身体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春天的气息。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大汗淋漓,以免损伤阳气。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四、疾病预防不放松
春季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除了常见的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过敏、皮肤病等也容易找上门。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柳絮等。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外出。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抗过敏治疗。此外,春季细菌、病毒繁殖活跃,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定期对居住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卧室、客厅等经常活动的区域。
春天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只要我们遵循 “春捂” 原则,从衣物、饮食、作息、疾病预防等多方面加以注意,就能为全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尽情享受美好的春光。让我们在这个春天,以健康的生活方式,迎接生命的蓬勃发展。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免责声明:本文使用的图文等作品来源于网络,转载文章所有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我们也注重精选好文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