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百姓健康动态及行业资讯
小满(5月20-22日)是夏季第二个节气,此时北方麦粒初饱满未全熟,南方江河"小满未满"。气候呈现两大特征:
湿热渐盛:气温攀升+雨水增多,湿度与温度同步上升,易致"湿邪困脾"
阳气外发:人体代谢加快,心火偏旺,易出现"热症"(口疮、失眠等)
小满饮食养生:清淡健脾,清热祛湿
小满时节,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较大,且由于天气炎热和湿气加重,脾胃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因此,饮食上应以清淡、健脾、祛湿为主,做到 “清补而不腻”。
清热祛湿食物:多吃绿豆、冬瓜、丝瓜、苦瓜、黄瓜等清热祛湿的食物。绿豆可煮绿豆汤,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冬瓜无论是煲汤还是清炒,都能起到利水消痰、清热解毒的作用;丝瓜清炒或做汤,能解暑除烦、清热化痰;苦瓜凉拌或清炒,虽味苦但清热凉血、解毒明目效果显著,不过脾胃虚寒者要适量食用;黄瓜可生食或凉拌,具有清热利水、解毒的功效。健康网。
健脾化湿食材:适当加入山药、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化湿的食材。山药可煲汤、清蒸或煮粥,能健脾益胃、滋肾益精;扁豆可炒食,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薏苡仁可煮粥或煲汤,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突出。
饮食禁忌: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易加重体内湿热。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如冷饮、生鱼片等,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湿气内生。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食疗方来辅助养生。比如山药薏仁冬瓜汤,将山药、薏苡仁、冬瓜一起煲汤,具有健脾祛湿、清热利水的功效;紫苏茉莉花茶,用紫苏和茉莉花泡茶,能起到健脾祛湿、理气和中的作用。
小满起居养生:早睡早起,劳逸结合
小满后,昼长夜短,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调整作息时间。
作息规律:建议晚睡早起,但晚睡不宜超过 23 点,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适当增加午休时间,15 - 30 分钟的小憩能让身体得到短暂的休息,缓解疲劳,补充精力,还可避免阳气过度外泄,养心肾之阳。
居住环境: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清理杂物,让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和霉菌滋生。合理使用空调和风扇,将室内温度调节到适宜的范围,一般建议空调温度设置在 26℃左右,避免过度贪凉,导致汗孔骤闭,湿气郁结。选择透气性好的床上用品,保持床铺干燥清洁,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每天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排出污浊之气。还可以在室内养一些绿色植物,如绿萝、吊兰等,它们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增加室内氧气含量,让居住环境更加清新宜人。
增减衣物:小满时节早晚温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明显,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避免着凉。外出时,如果乘坐公共交通觉得空调冷气较冷,可随身携带一件长袖外套。同时,着装应以轻薄、透气、吸汗的衣物为主,尽量选择棉质、麻质等天然纤维材质的衣物,减少化纤材质衣物的穿着,以免影响汗液蒸发,引起不适。衣物颜色可选择浅色系,浅色系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较强,能减少热量吸收,使人感觉更凉爽。
小满运动养生:动静结合,适度锻炼
小满时节运动应遵循 “和缓适度” 的原则,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损伤阳气和津液。
运动项目选择:适宜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较为柔和的运动方式。清晨或傍晚时分,空气清新,温度相对较低,此时进行散步或慢跑,既能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代谢功能。太极拳和八段锦动作缓慢、柔和,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能调节身心,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瑜伽则通过各种体式的练习,拉伸身体肌肉和关节,增强身体柔韧性,同时也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关节,拉伸肌肉,避免运动损伤。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适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若出汗过多,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爽的衣物,避免直接吹冷风或洗冷水澡,以免寒邪入侵。
小满情志养生:静心养神,保持平和
小满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易怒等情绪波动,而中医认为,夏季对应五脏中的心,情绪波动过大易影响心脏功能。因此,小满时节的情志养生重在 “养心”。
调节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乐观的情绪。遇到事情不要过于急躁,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多参加一些能让自己心情愉悦的活动,如听舒缓的音乐、看喜欢的书籍、与朋友聊天等,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传统文化活动:参与书法、绘画、下棋、钓鱼、插花等传统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疗愈价值,能让人在专注的过程中忘却烦恼,达到静心养神的目的。例如,书法和绘画可以让人沉浸在艺术创作中,感受笔墨的魅力,陶冶情操;下棋时,需要集中精力思考,有助于转移注意力,平静心境;钓鱼和插花则能让人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接触中舒缓情绪,享受宁静。
穴位按摩:可通过按摩一些穴位来调节情绪、养心安神。如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它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有宁心安神、清心调气之功,经常按摩能缓解心烦、失眠等症状。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之功,与神门穴配伍应用,效果更佳。按摩时,可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穴位,每次按压 3 - 5 分钟,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宜。
小满时节正如人生"将满未满"的智慧,养生也需把握平衡之道。顺应天时调理半月,可为整个夏季健康打下基础。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免责声明:本文使用的图文等作品来源于网络,转载文章所有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我们也注重精选好文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