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百姓健康动态及行业资讯
女性,都有一个神秘的“聚宝盆”,那就是——盆腔,这个“聚宝盆”很娇嫩,如果不好好呵护它,就容易患上一种顽固的疾病——盆腔炎,听起来是不是熟悉?但又好像离我们很远,NO! NO! NO!其实它每天都在你身边转悠,一不留神就不请自来,上门纠缠,一旦被盆腔炎这个小妖精给缠上,那真是麻烦了...
春夏之交,到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许多是因下腹痛、带下增多而来。有些是原有盆腔炎的病史,现在又有症状,找医生再检查治疗。她们常常问医生:“我是不是得了盆腔炎啦?赶紧给我挂水吧!”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得了炎症,就得“挂水”——静脉滴注抗生素。
谈谈盆腔炎的护理
1.一般护理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易消化而富含营养的食物,并注意补充水分和热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患者树立信心,讲明积极配合、坚持治疗的重要性。急性发作时嘱病人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利炎症局限于盆腔。床边消毒隔离,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患者的会阴垫、便盆、被褥等用物及时消毒。
2.对症护理
中医中药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为主。针对病原菌的种类选用抗生素。症状消失后应继续用药,以巩固疗效。耐心指导病人用药方法、途径、时间,若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继续加重,寒战、高热不退、恶心、呕吐、腹部剧痛,提示有脓肿形成或脓肿破裂,应立即报告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观察病人体温、病情变化、药物疗效及毒副反应显得尤为重要。
炎症,是否必须用抗生素呢?这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一类药物。对于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炎症确有疗效。也有针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药物,以及部分针对病毒感染的药物。然而,近几十年来,抗生素药物的广泛使用,乃至滥用,已经导致耐药菌的出现,影响了治疗的效果。
针对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的情况,我国在2017年制定了“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其中,就包括盆腔炎性疾病的指南。按照这个指南,盆腔炎在早期阶段,即仅有盆腔疼痛和子宫、附件压痛,未有明显的发热和白细胞升高,可以单用中药治疗,即口服中药、中成药,或配合外治,使用中药栓剂;在盆腔炎性疾病的后遗症阶段,即慢性盆腔疼痛、附件增厚或有包块,带下增多,色黄,或有低热,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或瘀热内结,亦可单用中医药治疗。
在盆腔炎急性期,发热恶寒,或高热不退,下腹剧痛,白细胞升高,或有宫腔积脓、盆腔脓肿形成,甚至有盆腔腹膜炎,则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一般可以先使用广谱抗生素,再根据细菌培养,选择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亦可配合中医药治疗,有助于增效和缩短疗程。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前称为“慢性盆腔炎”,是以慢性盆腔疼痛、带下增多为主要特点,有些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急性盆腔炎过程,只是在妇科检查或不孕症的检查时发现有子宫压痛、附件增厚和压痛,由于影响输卵管和盆腔,引起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或引起盆腔粘连,往往会导致不孕和“宫外孕”(即异位妊娠)。对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使用抗生素意义不大,而中医药治疗不仅有助于止痛、止带,亦可以通过中药内服、针灸和中药外敷、保留灌肠等,行气活血消癥,消除炎症包块和盆腔粘连。
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领域的优势。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更有特色。(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
下一篇:清明时节养生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