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健康新闻动态及行业资讯
在南阳市,中医药已不再是古籍中的遥远理论,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从获得中央不超过2亿元的资金支持,到让中医服务覆盖95%的村庄;从年产值180亿元的“世界艾乡”,到走进海外家庭的“仲景经方”;从人头攒动的文化夜市,到色香味俱全的药膳大赛。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里,南阳从政策引领、产业升级、文化赋能到国际拓展,走出了一条中医药振兴发展的特色之路。
9月30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南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菡就南阳市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政策筑基:
打造中医药发展“制度高地”
政策是中医药发展的“定盘星”。在“十四五”期间,南阳以“中医药健康服务”为核心,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成市县两级完善的中医药管理体系,并出台《南阳市中医药强市建设若干支持措施》等政策文件,从资金、人才、科研等多方面优化发展生态,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城市,成为河南唯一入选的城市。
根据政策,南阳将获得不超过2亿元中央财政补助(10%为绩效奖补),资金重点投向中医药技术传承创新、人才发展、服务模式创新和管理体系创新四大领域,进一步破解中医药发展“堵点难点”。
更具突破性的是,2025年南阳将中医药产业纳入地方立法计划,启动《南阳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制定。此举在全国地市级层面走在前列,通过刚性制度明确产业支持政策、规范市场秩序,为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护航”。
服务下沉:
让中医药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家门口就能看中医、做艾灸,签约的中医师还会定期上门问诊。”这是南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直观感受。南阳的核心做法是“建体系、优服务、扩覆盖”,构建起从市到村的“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当前,南阳市有中医医院66家(其中三级以上中医院6家),中医诊所1058家,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0886名,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的村卫生所(室)能提供中医药医疗服务,让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
在此基础上,南阳创新推出“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让中医服务走进家庭,“万名护工居家养老服务”将艾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融入养老,仅2024年就为超10万户家庭提供上门服务,真正让中医药从“医院”走向“生活”。
针对重大疾病防治,南阳还重点打造“中医特色救治体系”: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顺利运行,成为辐射豫西南的骨伤诊疗高地;同步推进“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胸痛、卒中和创伤救治中心(单元)”建设,在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治疗中融入经方疗法,中西医协同救治成功率提升15%以上。
产业突围:
以“艾”为核+以“膳”破圈
“世界艾草看中国,中国艾草看南阳”,这句行业共识背后,是南阳对中医药产业的精准布局。
“十四五”期间,南阳实施“宛药振兴计划、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中医药+’计划”三大产业工程,构建起“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全链条体系。
在艾产业领域,南阳已形成“绝对优势”:全市艾草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南阳艾”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保护产品,占据全国艾草市场份额70%以上;规上艾制品企业达38家,开发出艾灸贴、艾草精油、艾草家纺等200余种产品,2024年艾产业产值突破180亿元。
为推动产业升级,南阳还加快“国际天然植物品牌中心”落地,推动艾草产品通过欧盟CE、美国FDA认证,2024年艾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62%。
药膳则是南阳产业“破圈”的新赛道。2025年9月,南阳市药膳技能大赛在医圣文化园启幕,22组88名选手在180分钟内完成“一凉一热一汤一面点一茶饮一自选菜”的药膳组合制作,“清肺三君子”“金玉九转饮”等菜品将荆芥、马齿苋等家常食材与仲景经方结合,让药膳“走出医院、走进百姓厨房”。
南阳市药膳技能大赛现场图片
此前5月,南阳已承办河南省首届药膳技能大赛,启动纪录片《食药千年》拍摄,推动药膳从“技能比拼”升级为“产业IP”,目前南阳市已培育药膳餐饮企业42家,开发标准化药膳菜品136道,2025年药膳产业产值预计突破25亿元。
截至2024年年底,南阳中医药产业已形成“艾草+道地药材+药膳+康养”的多元格局:中药材种植面积168万亩,规上中医药企业53家,年产值达450亿元,入选“全省先进制造业十大集群”,跻身“全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30强城市”。
文化赋能:
让仲景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一座医圣祠,半部中医史。”南阳的文化传承,始终以“医圣张仲景”为核心,从“地标建设、节会IP、日常普及”三个维度,让中医药文化从典籍走向生活。
在地标打造上,南阳以医圣祠为核心,规划建设占地689亩的医圣文化园,一期已建成运营,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新地标。园内的“仲景经方馆”展示《伤寒杂病论》269首经方,“艾灸体验区”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成为群众感受中医文化的“沉浸式课堂”。
二期工程正加快推进,计划新增“仲景书院”“中医药博物馆”等板块,打造集文化展示、研学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在节会IP培育上,南阳已连续举办16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连续12届仲景论坛汇聚国内外中医药专家,破解经方传承、产业创新等难题;连续8届艾产业发展大会推动“南阳艾”标准体系建设,主导制定《地理标志产品 南阳艾》等12项地方标准。
第十六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盛况 通讯员 崔松涛 图
更接地气的是“中医药文化夜市”。南阳在全省率先创办夜市,设置“中医义诊、艾灸体验、药膳试吃”等摊位,2024年累计举办夜市120余场,服务群众超30万人次,带动全国多个城市跟进效仿。如今,在南阳的社区、公园,随处可见中医科普栏、艾灸体验点,“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氛围已融入城市肌理。
全球布局:
从“经方出海”到“人才输出”
“让仲景经方服务全球患者”是南阳中医药“走出去”的核心目标。依托“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南阳近年来实施“出海工程”,推动南阳市中医药“扬帆出海”。
张仲景博物院展示的仲景药方 记者 安伟 摄
在海外服务网络建设上,南阳已在俄罗斯、巴基斯坦、赞比亚、日本、越南等国挂牌6家“张仲景经方阁”海外诊疗中心。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诊疗中心开业半年,接诊超5000人次,“针灸治疗关节炎”“经方调理肠胃”成为当地热门服务;巴基斯坦卡拉奇诊疗中心与当地医院合作,将艾灸技术纳入慢性病管理方案。
这些中心不仅提供诊疗服务,还承担“仲景工坊”国际培训任务,累计培训海外学员超3000人,输出中医适宜技术20余项。
在产品出口方面,南阳中医药进出口额持续增长:2024年达2188万元,同比增长73%,其中艾制品、中药饮片占出口总量的65%;宛西制药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进入当地主流医药市场。
从政策示范到产业突破,从文化传承到国际拓展,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南阳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将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转化为发展优势。
面向“十五五”,南阳将继续锚定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中心定位,为中医药强省建设贡献“南阳力量”,也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南阳样本”。
l来源:大河健康报
上一篇:南阳医专一附院举办义诊宣教活动,助力“健康体重,理想血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