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在女性中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生理性的盆腔积液对身体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而病理性的盆腔积液一定要引起重视,同时注意预防。引起盆腔积液的原因比较多,包括经期不注意卫生、产后受感染、阴道炎或子宫内膜炎没有积极治疗、反复流产、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原因。
1、生理性盆腔积液
盆腔是腹腔在全身较低的部位,当腹腔脏器有渗出液、漏出液或破裂出血时,首先会引流到盆腔,形成盆腔积液。例如,一些健康的女性在排卵期或月经期可能会有少量的液体积聚在盆腔,形成盆腔积液,这样的积液一般都是生理性的,多数可自行消失。
2、病理性盆腔积液
如果B超检查显示有盆腔积液,同时患者伴有如下腹疼痛、腰酸下坠、下腹胀痛、坠痛、腰酸、白带多,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有压痛,宫颈有充血等,则可能是炎症引起的,这样的积液是病理性的。
什么情况下的盆腔积液需要治疗?
引起盆腔积液的疾病有很多种,需要针对引起盆腔积液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妇产科相关性疾病
盆腔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破裂、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妇科肿瘤等;
(1)盆腔炎
常表现为发热(>37.5℃)、下腹痛、白带异常等;当盆腔炎性疾病迁延加重后可能会变成盆腔脓肿,患者往往腹痛难忍、高热、肛门坠胀、脓性白带、更有甚者出现感染性休克等危重情况;
南阳妇科,对于炎症导致的盆腔炎性渗出,抗生素规范治疗,中医药口服、灌肠、针灸都是很好的治疗方式,特别是我院门诊开展的特色疗法——毛冬青灌肠治疗,更是疗效明显,一般坚持2-3个疗程,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宫外孕或卵巢囊肿、黄体破裂
患者有停经史、腹痛、阴道少量流血等;盆腔积液的量增多要高度警惕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因为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或有部分女性经前剧烈活动、下腹部受撞击后,要警惕黄体破裂的可能性;这时,如果出血量多,生命体征不平稳就要考虑急诊手术治疗,但如果血色素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的可以保守治疗,同时配合中医药止血、化瘀,促进血液吸收。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好多女性如果长期存在盆腔积液,同时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肛门坠胀感、不孕等症状,要考虑内异症的可能。
这时,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生育要求等实施个性化治疗,可考虑中药、灌肠、手术、激素、曼月乐环等治疗措施长期综合管理,以达到缓解症状、延缓复发、巩固效果,促进生育的目的,同样的,我院研制的莪棱灌肠液,也是针对这一疾病的特色疗法,对于术后复发性子宫内异症疗效很好。
(4)妇科恶性肿瘤
当患者出现短时间内体重下降明显、食欲减退、或腹部扪及包块就要警惕恶性肿瘤导致的盆腹腔积液。这种情况下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判,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帮助减轻症状,延长生命质量!
★非妇产科疾病
阑尾炎、其他盆腹腔脏器或血管破裂出血、肠穿孔、消化道肿瘤等也同样可能引起盆腔积液。
当检查发现了盆腔积液,并且无法排除病理性盆腔积液可能,医生就会根据患者的详细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综合判断积液的性质。
接下来会有进行哪些检查?
常规检查
体格检查
一般检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体征。
妇科检查
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腹肌是否紧张、是否触及包块等;检查阴道分泌物情况、触诊宫颈有无举痛或摇摆痛、宫体有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有无压痛或包块。
血常规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往往提示炎性病变。
妇科B超
最常发现盆腔积液的手段,可以明确积液量、甚至可以根据超声回声的不同区分积液性质,同时可以检查盆腔有无肿块、畸形等情况。
肿瘤标志物
若考虑是肿瘤导致的盆腔积液,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如卵巢癌可能就会存在CA125、HE4等标志物的异常升高。
有盆腔积液怎么护理?
01卫生注意
女性在经期、产后等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每日需用温水清洗阴道,穿棉质内裤,勤更换卫生棉。
02房事清洁
房事前后,男女双方都应清洗生殖部位,以免带入细菌,引发感染。
03阴道清洗
学会正确的阴道清洗方式,平日不建议使用药用清洗液,以免破坏阴道的酸碱环境,降低局部免疫力,反而引发阴道炎。一般用干净的温水清洗是最佳选择。
04勿滥用药物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无论是口服还是打针都会抑制阴道的乳酸杆菌分泌,扰乱阴道的自然生态平衡。
改变了阴道的微环境,致病的细菌病源体就会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念珠菌性等阴道炎的产生,进而分泌出炎性液体从而引起盆腔积液。
05积极锻炼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加营养、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免责声明:文章转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