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北京时间8月23日11时16分将迎来处暑节气,标志着炎热暑天行将结束,逐渐进入到气象意义上的秋天,这段时间的天气状况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增大。这时,三伏天气已过或是接近尾声。今年的处暑正处于末伏的第九天。
处暑时节也是农作物收获的时刻。处暑三候“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一言以蔽之,这是五谷丰登的时节。
处暑养生
处暑过后,天气由热转凉,宜适当“秋冻”,早睡早起,养阴润燥。此时虽暑气渐消,夜晚已能感受到丝丝凉意,但暑热尚未尽退,白天气温仍然较高。入职体检。
专家提醒,此时宜适当“秋冻”,不要过早增添衣物,以助于提高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果出现气温骤降,外出时需及时增加衣物,夜间盖好被褥,保护阳气。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要留意气温变化,避免慢性病的复发与加重。
处暑之后,人体阳气逐渐收敛,容易出现困乏的表现。化解“秋乏”,应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处暑时节雨水较少,气候逐渐干燥,空气湿度开始下降,人体会发生许多不适,如皮肤干涩、毛发枯燥、口唇干燥等“秋燥”现象。
专家表示,此时应多吃酸味果蔬,如苹果、橘子、西红柿等,少吃辣椒、花椒等辛热食物,还可自制百合银耳雪梨羹等药膳,主要目的都是滋阴润燥。
入秋以后,草木凋零,人们的情绪常会伴随季节发生波动。要想保持心情舒畅、平静,可以多参加户外活动。
秋高气爽、万里晴空,正是畅游郊野、登高远望的好时节。可以选择徒步、登山、骑行等运动来放松精神,程度以“不累”为宜,运动时应注意补充水分。中午室外天气仍然炎热,要避免户外运动。
文章来源:中国日报网综合新华网、北京日报
(文字、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本公众号不承担由此造成的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