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攻略
尿潜血,是尿常规干化学分析检查中的一个指标。尿潜血是通过尿常规分析仪检查出来的。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是利用血红蛋白中亚铁血红素有类过氧化酶的作用能使试纸条变色而得出的结果。尿中血红蛋白含量越多,试纸颜色变化就会越深,“+”就会越多。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颜色”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尿潜血”的指标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如果尿液中有对热不稳定酶 、某些细菌产生的过氧化物酶 或尿被某种氧化剂污染时,尿常规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就会出现假阳性;如果尿液中有大量的维生素 C 等其他还原性物质、或尿中有大量亚硝酸盐时 ,可干扰和抑制尿常规干化学法的“颜色”变化,使“尿潜血”产生假阴性。因此,在参考“尿潜血”结果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尿沉渣分析检测中“尿红细胞计数”或离心涂片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计数”,进行综合判断,“尿潜血”阳性,即使“+”再多,也不代表就是“血尿”。
尿红一定是血尿?
食用某些食物如甜菜、桑椹子、火龙果等,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植物色素;服用某些药物如利福平、氨基比林等后,尿液可呈红色;尿液中含有大量尿酸盐时,尿冷却后也可能析出红色结晶。所以尿液发红≠血尿。
如何判断是否为“血尿”?
1000ml尿液中所含血量超过1ml,尿液外观呈红色的,称为“肉眼血尿”,尿液外观无异常,将尿液离心在显微镜下观察,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称为“镜下血尿”。如果“尿潜血”阴性,而“尿红细胞计数”超过正常值,就证明“尿潜血”受到干扰为“假阴性”,建议重新留取尿液进行复查。如果“尿潜血”阳性,则必须进行“尿红细胞计数”检查,即我们常说的“尿沉渣分析”,以排除“尿潜血”结果是否为“假阳性”。如果“尿潜血”阳性,且“尿红细胞计数”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血尿”。而“尿潜血”阳性的程度与“尿红细胞计数”的多少并不一定正相关。入职体检。
尿潜血阳性就是血尿吗?
现在我们尿常规中显示的尿潜血通常为干化学法测的,这种方法简单便捷敏感,但也有一定的缺陷,不能区分食物、药物影响,也不能区分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会有一定的假阳性。因此,尿潜血阳性需经人工镜检进一步复查是否有红细胞,若确定有红细胞,并且当红细胞计数≥3个/高倍镜视野才称为无症状镜下血尿。
“血尿”就一定是异常的吗?
其实,在体检中可以发现有很多正常人也会出现“血尿”。如健康人在运动量骤增后可出现一过性的“尿潜血”及“尿红细胞计数”阳性,虽经详细检查却找不到病因,这类“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目前的真正发生原因和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肾血管收缩、肾血流减少是“运动性血尿”的病理基础;一过性的“尿潜血”及“尿红细胞计数”阳性,亦可见于憋尿时间过长的健康人,膀胱持续充盈充血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检测时“尿潜血”阳性,镜检可见红细胞 ;另外,青春期男性在夜间阴茎常勃起,由于阴茎海绵体充血,血管过度扩张,可能造成毛细血管壁损伤而导致晨尿检测为“血尿” ;身材瘦高的青少年,会出现“直立性血尿”,平卧时消失;女性在生理期留取尿液标本时,易造成尿液污染而被检测为“血尿”。以上这些情况,都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和治疗,可以间隔1段时间后,进行复查,“血尿”常能自动消失。
实际上,“血尿”的发生率并不低,有研究发现,对青年男性进行筛查时,“血尿”的检出率高达39%。但是,再次检查时,检出率就下降到了16%。这个研究结论提示,相当比例的血尿,只是一过性的现象。
引起血尿的原因
下面再说一说可以引起血尿的情况:
1
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结核、肿瘤、尿路憩室、先天畸形等;
2
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障、白血病、血友病等)、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败血症等)、自身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等引起肾损害时)、心血管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进性高血压、肾动脉栓塞、肾静脉血栓形成等);
3
尿路邻近器官疾病:如急慢性前列腺炎、急性盆腔炎或脓肿、阴道炎/宫颈癌、结直肠癌等;
4
化学物品或药物:如磺胺药、吲哚美辛、甘露醇、汞、铅、环磷酰胺、抗凝剂等。
5
功能性血尿:平时运动量小的健康人,突然加大运动量可出现运动性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