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百姓健康动态及行业资讯
为什么古代人要“贴秋膘”?
夏天天气炎热,人体脾胃功能弱,容易出现食欲不振,俗称“苦夏”。加上夏季人体消耗较大,经过一个夏天之后体重减轻,到了冬天难以御寒。而古代御寒物资相对不足,为了抵御寒冬,需要“屯点脂肪”。立秋后天气转凉,胃口好转,牛羊肥美,正是适合进补的季节,“贴秋膘”随之提上日程。
过去物质贫乏的年代,人们认为“苦夏”体重减轻,到了秋季就要“以肉贴膘”地“补”回来,多吃味厚的美味佳肴。但实际上,现代人的日常营养摄入已经很充足了,在干燥的秋季如果盲目进补,很容易出现一些“秋燥病”,出现上火、喉咙痛、咳嗽等症状。
而在当代,物质条件极大丰富,餐桌上肉类不断,许多人已经不需要靠“贴秋膘”来过冬。不仅如此,甚至还需要控制体重、限制热量摄入了!
所以,“贴秋膘”需要因人而异,否则容易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一不小心,还可能会诱发疾病。
《易》曰: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变通莫大乎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之气,天地之正理,万物莫有其出。
秋之气,在于收,在于审时决断,行治节之功。
那么秋季进补该怎么吃才对呢?
医生提醒,秋季的天气特点是“燥”,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让人体多补充水分,以抵御燥邪侵犯。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石斛、雪梨、银耳等滋阴润肺的可以用来煲汤喝。
秋季应季食物盘点
水果类:梨、猕猴桃、柿子、大枣、山楂等
糖水类:银耳、莲子、蜂蜜、枸杞、荸荠等
家禽类:鸭肉、龟肉、鱼肉、牛肉等
主食类:红薯、芝麻、板栗、玉米
这些食物各有所长,总体而言,具有温补、润肺、健脾、不刺激等共通的特性,符合秋季干燥、昼夜温差大等特性易导致身体受寒、过虚等暗疾。健康网
“贴秋膘”如何才能简单有效又不增重呢?
(1)秋冬适当饮浓汤又暖和,又能进补,但如果是本身有代谢综合征的人来说,不管你体重高低,都应该主动喝去脂的清汤。
(2)红枣、桂圆、小米粥这类进补佳品,不宜糖尿病和肥胖者。
(3)坚果营养丰富,黑芝麻、核桃、花生也都是很适宜的营养补充品,熬粥时放点最佳,但如果血脂、血糖偏高,就不宜食用。
(4)红薯虽然是粗粮,但不适宜糖尿病人群。山药倒是不错,健脾补肾之余,还能替代一部分主食,对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合适。
(5)饮食中优选蛋白质,优质蛋白低脂肪最佳,其中豆制品和海鲜制品都是好选择。
小贴士
“贴秋膘”最早传于北方,这与北方的气候有关。而南方立秋后,天气不会马上转凉,暑湿还比较重。
这时人的脾胃功能仍然不是很好,如果这时“贴秋膘”,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湿热积聚在胃肠中,反而更容易诱发感冒、便秘、发热,所以在早秋进补可以说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