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百姓健康动态及行业资讯
山药虽然貌不惊人,但自古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神农本草经》记载: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长肌肉,久服耳聪目明”。
山药还有许多别名,比如山芋、延章、玉延、儿草、修脆等。《神农本草经》中把它列为上品,说:“薯蓣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山药,又称怀山药、淮山药,是中医师常推荐的食疗材料,粤菜养生菜谱中常用的食材。
许多古典医籍也都对山药推崇备至:
《本草纲目》:健脾胃,益肾气,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本草正义》: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补脾胃,益肺肾。研究表明,山药具有滋补、助消化、止咳、祛痰、脱敏、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
蒸山药
山药最简单有营养的吃法就是蒸,而且最好不要削皮,因为植物的皮肉为一个完整的太极全息,皮为阳,肉为阴,去皮后能量就不全面了。
健康养生,无论是切片,还是切段,还是整个的蒸,根据山药的薄厚不同,蒸的时间也不同,加工大约5~10分钟,最多也不过20分钟。
三白粥,健脾祛湿
【食材】山药10克、白扁豆10克、生薏米15克。
山药属于肺脾肾三补的食材;白扁豆健脾祛湿,对体倦乏力、大便稀溏者有很好的作用;生薏米清热解毒、排脓化痰。三者搭配很适合脾胃不适、体内有湿的人。
【做法】先把生薏米泡半个小时,再放入其它食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山药山楂茶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这个茶方:“既补其虚,又化其淤”,这里化瘀的关键就是山楂。
山楂的“化”不止能化瘀,还能化解我们体内的气滞、痰饮。张锡纯说,“(山楂)其化瘀之力,更能蠲除肠中瘀滞,下痢脓血,且兼入气分以开气郁痰结,疗心腹疼痛”。
不过山楂虽然好,吃多了却容易耗气。这时候山药的补虚之力就可以及时跟上来,把这块的损耗给填上。
做法很简单,山药 100g、山楂50g直接用来煮水喝,再加一些红糖或者白糖来调味。这是一天的量,可以慢慢当作茶来喝。
清炒山药木耳
食材:山药350克 ,盐适量、木耳(发好)250克,小葱1根。
做法:
1、木耳发好以后洗干净,撕成大小合适小片。
2、山药切片,没入水中。
3、葱切成葱花。
4、锅子烧热后倒入油,把山药迅速滤水,倒入锅里大火快速翻炒,紧接着倒入木耳炒两下。
5、关火,加入葱花和盐,借用余温再炒两下就可以盛盘了。
山药泥
孩子不爱吃饭,可以用一种特别润肺温补的食物,那就是山药。6个月以上吃米粉超过2周的小孩,都可以尝试山药泥,而吃过山药泥确保不过敏的宝宝,则可以尝试山药红枣泥了。蒸过的红枣,绵软香甜,清淡的山药配上它绝对营养又美味。
做法:枣洗净,提前浸泡30分钟以上,山药洗净。煮熟后将红枣山药去皮去核并切成小块,放入容器中。
加入少许温水,用料理棒或料理机打成泥。打成稀状方便孩子下咽。
山药有不同,怎么选?
经常到菜场买菜的人都知道,山药有粗的和细的,日常该怎么选择呢?
粗的,也叫菜山药
菜山药一般长得粗大,表皮薄;水分足,容易折断;毛须较少;切开之后易氧化;不经煮,煮久易变烂。适合日常炒着吃。
细的,也叫铁棍山药
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山药唯有怀山药药效最佳”。“怀”是指河南焦作地区,因特有的气候环境和特殊的黄土地,培育出的山药含有的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等营养物质更多,也常用它入药。而怀山药中又以铁棍山药最为出名。
【挑选铁棍山药】
①看外表颜色:铁棍山药表皮呈土褐色或黄褐色;
②看毛眼:铁棍山药的毛眼比较凸出;
③看毛根:铁棍山药根毛较多;
④看外形:铁棍山药一般是上细下粗、略长且圆的柱状体,极像棒槌,个别也有扁阔形状,一般长度为60-90厘米。
⑤看断面:将铁棍山药折断,断面细腻,呈白色或略显牙黄色,黏液少。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文字、图片或其他内容涉及侵权或违规,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