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百姓健康动态及行业资讯
到了秋冬季节,天气越来越冷,很多老年人会对年轻人语重心长地说“多穿点吧,注意保暖,要不等到上了岁数,得了老寒腿,腿疼!”
不穿秋裤会得“老寒腿”吗?
老寒腿并不是被冻出来的!寒冷并非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直接原因,受寒和老寒腿之间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寒冷会加重老寒腿的症状。
冬天建议加强腿部的保暖,不要硬扛,觉得冷的时候穿秋裤是个很好的选择,也可以佩戴护膝保暖。
可以先来做个小测试判断一下老寒腿! 1、经常觉得腿沉,特别是阴天或身处湿气重的环境中2、晨僵,早晨起来的时候关节僵硬,灵活性下降3、久坐后起身困难4、膝关节隐痛,反反复复,甚至红、肿,有时摸着发热5、活动时膝关节会有响声6、阴雨天和气温下降时上述症状会加重 这6种表现,如果你中了2条或以上,注意啦,老寒腿已经盯上你了!
老寒腿”不必过度强调“春捂秋冻”
到底应该春捂秋冻,还是先防“老寒腿”呢?实际上,春捂秋冻对于一般人群来讲,可以让身体慢慢适应气温的逐渐下降。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对寒冷的逐渐适应,另一方面,能增加机体肌肉的产能,能增加耐寒能力。但对于老年人或者有“老寒腿”的患者来讲,就不要过度强调春捂秋冻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衣裳。
不穿秋裤会引发什么问题?
“不穿秋裤并不会直接引发‘老寒腿’,但受寒遇冷后,膝盖的疼痛的确会加重,所以人们会把骨关节炎和寒冷联系起来。”周琦说。
膝骨关节炎与年龄、性别、体重、损伤、久坐等都有关系。
从文献角度和临床经验来看,女性患骨关节炎的可能性更高一点,这与男女本身的生理结构差异有关,女性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容易造成关节损伤。
体重过大也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重要诱因,肥胖人群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好几倍。
健康养生,还有人因为工作或者运动受伤,特别是膝关节损伤,会直接影响到软骨,使之发生退化。
另外,缺乏运动、经常久坐,也容易发生膝骨关节炎。
关节疼痛时,要科学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就医。周琦说,如果是过量运动或者过度劳累后,出现了一些轻微的疼痛,可以先进行自我保健,通过休息放松,或者外涂药膏来缓解;如果有轻度肿胀,可以适当做些冰敷。但若关节出现了卡锁,也就是到一个角度突然间会卡住不能动,或者走路时感到关节剧烈疼痛,这往往提示可能有碎软骨或者半月板损伤,需要立刻就医。
天气寒冷,气温下降,对膝关节关节炎肯定是一个促进的因素,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对腿部膝盖的保暖。第二就是体重,体重大的话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会是一个非常不良的因素。第三就是我们要进行适度锻炼,文献已经有报道,长期久坐会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加速进展。
所以,老寒腿是骨性关节炎的一种症状,它虽然不是冻出来的,有很多致病因素,但也要注意保暖。虽然跟年龄因素有关,但绝对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根据《医正视听》健定官分析,“老寒腿”是冻出来的,属于误区!
除了做好保暖工作,骨关节炎患者也要选对时间适当锻炼、避免会加重关节磨损的动作,还可配合穴位按摩、泡脚等方式来养护关节、缓解不适。
午餐后适当锻炼
可以选择在午餐后适当锻炼,比如慢走、坐卧位空蹬自行车、提脚后跟等下肢训练,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增加关节稳定性。天气晴朗的中午,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借自然界的阳气温煦人体,增加关节肌肉力量,改善下肢血液流动情况。
避免蹲起、爬楼等动作
冬季避免蹲起、爬楼等容易增加膝、踝关节承受重量、加重磨损的动作,尤其注意日出和日落时段下肢保暖。昼夜交替时,自然界气温变化较大,更易感寒邪,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过度耗伤人体正气。
穴位按摩、泡脚温通经络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温补肾阳功效的中药作为足浴药方,如丹参、肉桂、伸筋草、桂枝等,煮开以后兑成适宜水温,药浴泡脚。每天1到2次,每次15分钟左右。同时按摩三阴交、行间、承山、足三里、委中、犊鼻等穴位,手指点按穴位后,顺时针环形柔和地按压点揉,感觉到酸胀舒适为宜;用艾炷温灸这些穴位,也可以起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文字、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本公众号不承担由此造成的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