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攻略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突然感觉心脏“咯噔”一下,或者喝浓咖啡、熬夜时感觉到心跳加快,像“跳跳糖”在跳动,还有点心慌慌的感觉。见到严厉的上级时,突然感觉到心跳加快,越紧张越跳得厉害,仿佛心脏快从嗓子眼里跳出来……
心脏每一次收缩、舒张,都在右心房的窦房结指挥下,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如果你经常熬夜、休息不佳,影响到窦房结的正常工作,使其提前或异端发出号令,就会出现心脏仿佛漏跳了一拍的“早搏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心脏提前出现一次跳动,之后又突然停顿一下,这种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均可能发生。若体检发现早搏,本人没有任何感觉,次数也不多,大多不用治疗;若早搏频繁发作,症状明显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可能会影响心脏排血功能,甚至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要及时就诊、对症治疗。
过早搏动亦称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最多见,其次为房性,窦性过早搏动罕见。
早搏是临床常见症状,发病广泛,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早搏,早搏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都可能发生早搏。
什么是心悸?
《说文解字》中说“悸”为心动也,心悸就是患者自觉心跳、心慌,有时候还伴有胸闷的症状,多在心跳加快、加强、减慢或不规则跳动时产生。临床上多呈发作性,多在情绪波动、劳欲多度、饮食不节制或者体质虚弱时容易发生。这既是一种症状,又是一种疾病。入职体检。
早搏的诱发因素
早搏有生理性,也有病理性的。心脏早搏可发生于健康群体,但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
生理性早搏多由神经紊乱、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更年期、饮食不节制、起居不规律、消化不良、过度饮酒及吸烟或浓茶、咖啡等饮料以及颈椎病变压迫支配心脏的神经等引起。某些药物也可诱发早搏,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即治疗早搏的药物本身也会引起早搏。成年人的早搏大多与忧虑有关。
病理性早搏多发生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病、甲亢性心脏病等。不过,早搏并非非治不可,在早搏次数不多、无明显症状、不合并心脏疾病的情况下,对患者危害不大,不需要治疗。
在早搏次数较多,如24小时内早搏次数超过心跳总数的10%,有胸闷气短、心慌乏力等明显症状;频发早搏使心脏结构造成慢性损伤,引起心肌病,或合并严重心脏病变,有可能因多早搏诱发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时,才需要考虑治疗。
早搏会威胁生命吗?
早搏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绝大部分早搏是良性的,虽然会让患者心烦意乱,但不足以致命。恶性早搏发生的几率很低。所以不要因为发生了早搏,就惶惶不可终日,没有必要过分恐慌。
建议患者去做心电图,由医生去判断早搏的性质。当前无法用药物治愈,但可以控制。严重情况可用导管消融手术的方式进行根治。实际上,90%以上的早搏都可以通过导管消融根治,多数手术难度并不大。需要注意的是,年纪越大,发生早搏的可能性越大。
免责声明:文章转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