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又叫白蒿,属菊科植物。民间存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
茵陈生长在一定阶段之后,茵陈又被称之为茵陈篙,所谓。这个时候的茵陈,茎秆直立,基部木质化,初时密生白色的绒毛也慢慢的消失不见。所谓“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当柴烧”,就是这么来的。
健康养生,茵陈花期在夏季,花黄色,果期秋季,瘦果长圆形。在《本草图经》中就有记载:“茵陈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秋后叶枯,茎干经冬不死,至春更因旧苗而生新叶”。
茵陈,性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可清热、利湿、退黄,一直被中医临床视为医治黄疸的中草药。
茵陈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野菜,被称为“养肝第一草”,具有清热利湿、疏肝解郁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茵陈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保护肝细胞,促进胆汁分泌,对于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岭南地区的春季湿气重,很多家庭喜欢煲一些具有祛湿功效的汤水饮用。中医认为,春属木,肝亦属木,春季也是肝病容易复发的季节,肝病多与湿热、气郁有关,可以用茵陈和鸡骨草来煲汤,帮助祛湿热、保肝护肝。
一般来讲,清明前后是采收茵陈的最佳季节,此时茵陈还是嫩苗,叫“绵茵陈”。过了这个时节长大点再采收,就叫“茵陈蒿”了。
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让我们的身体在春天里焕发出勃勃生机吧!记住,养肝就是养命,让我们从春天开始,为肝脏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关爱!
一些禁忌要知晓:
茵陈也不要长期大量食用。过量地服用茵陈有可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出现。
另外,茵陈不能和红花同时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再就是茵陈对于脾胃虚寒的人不适用,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选用仅用于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